耕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,是农民生活的基础,是粮食生产的命脉。我市用“咬牙”的硬措施保护新增耕地、提升耕地质量,让新增耕地“种”出美丽生活。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,今年1月至4月,全市共完成新增耕地项目63个、面积1765.5亩,同比增长443.6%。

新增耕地出美景生活  第1张“耕地得到了保护,农民得到了实惠。这件事已经到了我们群众的心坎上。现在农民种植粮食有了更多收入,工作也更有干劲了。”五河县城关镇沟东村村民包广利看着地里的小麦,看到自己新添的土地披上了生机勃勃的“绿衣服”。他的心不美丽。去年,村里多给了这户人家一亩地,鲍广利种了一茬小麦。今年下半年,他可以赶上种植另一茬玉米或大豆,他每年将至少多收1400元。

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关镇管理处主任朱鹏飞说,去年沟东村清理了部分疏林地,20.7亩土地复垦后成为耕地。那一年,15名农民被分配了土地,并在新增耕地上种植了农作物,包广利就是其中之一。今年小麦丰收后,这15户农民马上就能看到新收入。

这种现象并非个案。5月中下旬,五河县朱顶镇唐球村将新增210亩耕地,种植旱稻等农作物。“我们新增耕地的面积比较大,这将明显增加一批农民的收入,改善生产和生活的条件。”五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竹顶管理所所长顾恒平说,这批新增耕地要让近60户农户分得,户均年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。

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,近年来,我市在耕地“增量”上下功夫,推动耕地提质扩容,坚持规划引领、统筹安排、因地制宜、规模提升,采取田、水、路、林、村综合整治措施,坚持耕地数量、质量、生态并重,大力推进新增耕地和耕地质量提升改造工程实施。截至今年4月底,全市累计完成新增耕地项目63个、面积1765.5亩,同比增长443.6%。

杨明成,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作与保护科科长

介绍,我市通过多重手段,保护耕地、提高耕地质量,让耕地为老百姓带来看得见、摸得着的实惠。市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对全市疏林地、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排查,利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管理平台和“一张图”监管系统全面厘清地类边界,解决地类重叠问题,全面摸清可恢复耕地4.1万亩、具有工程恢复潜力耕地11.1万亩。此外,有关部门结合引江济淮工程、怀洪新河灌区等重大水利工程,为10万亩左右耕地质量提升改造后备资源选址,新增耕地后备资源约1万亩。

保护耕地,必须加强耕地用途管制。据悉,我市实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政策,建立项目及配套项目选址多部门会商、多方案比选制度,严格审查各类建设项目用地标准,引导项目合理选址,少占或不占耕地,从源头上保护耕地。怀洪新河灌区等15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节约耕地约1846亩。

本市将按照分层分类、差异化激励的原则,对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承担补充耕地指标管护的地方在政策、资金等方面给予优惠,建立补充耕地奖励补偿机制,对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按入库指标的20%给予奖励。

(来源:蚌埠日报全媒体记者:塞布丽娜通讯员:李玉恒编辑:冉彦)